前段时间在热搜上惊闻一个噩耗高杠杆股票配资平台。
8月1日,河南周口第六医院妇产科的一位57岁的邵医生,在经历了几名患者的长期网暴之后,自杀坠楼身亡。
这几名患者,正是邵医生拼尽全力,一脚踹开鬼门关带回来的病人。而如今,他们却将手中的刀对准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邵医生的爱人张先生说,这次的网暴源于三次医疗纠纷。
第一起纠纷中,一名产妇因为羊水栓塞病危,邵医生在给出手术方案、家属认可并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情况下;
将产妇的子宫切除保命,最后大人小孩俱平安。
展开剩余86%不了解羊水栓塞的人可能不知道,在生产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可能会进入产妇血液循环,污染全身血液;
这种疾病十分凶险、发病难以预测,病死率极高。
如果一个医生有成功将产妇从羊水栓塞中抢救回来的履历,那么这位医生就能成为“圣手”的代名词。
可就在这样的救命之恩过后,产妇的家属却声称自己娶媳妇花了50多万;
现在生下来一个女孩,产妇又没了生育能力,家里就“绝了后”,一定要医院赔偿。
第二起纠纷,同样来源于可悲的愚昧思想。
一名产妇生三胎且胎儿极大,邵医生多次劝阻夫妻二人尽快剖腹产,但两人执意要顺产并签署了风险同意书。
最后,产妇子宫破裂,胎儿窒息死亡,产妇和家属一起闹到医院,想要“讨个说法”。
第三起纠纷发生在遥远的两年之前,产妇生产一切顺利,但孩子出生两天后却意外缺氧,医院治愈后平安出院;
两年后的今天,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家属没有做任何鉴定,就坚持认为是当时的医生失误。
看过这三起医疗纠纷,不禁让人内心发寒。
即使有着完备的风险告知程序,仍然有这么多的人虎视眈眈,想要将意外和人为造成的伤害,变成一顶大帽子扣在医生头上。
可怜邵医生在坠楼当日,还兢兢业业完成了当天的6台手术;
和孙子孙女打去视频电话细细嘱托,而后才留下“为我正名!”的遗书,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善心真的会有善报吗?邵医生以死明志的行为被互联网传播开来之后,我们陆陆续续从其他很多曾经在她那里就诊过的患者口中拼出了一个“画像”。
她会握着产妇的手叫她妞妞,让她不要害怕;
她会在自己的账号主页留下电话,即使是凌晨打过去也会接听;
她会在产妇麻醉害怕想妈妈的时候说:不要怕,我们都是妈。
像这样既善良又医术高超的医生,却选择了如此极端的方式为自己正名,或许真应验了网友那句话:“善良的人才会自杀。”
而邵医生的精神内核之所以产生极大的紊乱,也同样是因为她那“以己度人”的善良。
Edmondson等人提出的“破碎假设理论”指出:
人们会形成一定的关于“自我认知”、“世界本质”、“个体定位”等等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立足。
比如核心假设之一“善有善报”,让我们相信这世界是一个给予就有回报的地方,这样的信念能够给人以意义感。
但当受害者认识施暴者并熟知对方,先前所建立起的人格假设就会一瞬间全部崩塌,相较于陌生的施暴者,这样的情况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冲击。
善心真的会有善报吗?或者说这个世界作为好人就一定会吃亏?
我们每个人都秉持着这样的意义感,为什么却在现实中被一次又一次打破?
对任何人都锋利的刀近些年,互联网已经逐渐因为其流量大、传播速度快而衍生出一种新的功能——发声。
为不公平的待遇发声、为身患重病急需治疗的患者发声、为自己求助无门的境遇发声、为看到的攻击性行为发声……
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是一把很好用、很锋利的刀,它可以被上至九十岁老人、下至几岁顽童握在手中,发挥出的效力也不相上下。
它的迅捷程度,让这把刀变成了一柄随时随地可以出鞘的“快刀”,不问青红皂白,先将看起来有错的那个人捅个对穿。
这就是网络的“去抑制效应”,指的是人们在网络环境中会展现出不同于现实的行为;
包括更低的道德感、更高的自我表露、以及一些其他的攻击性或者极端行为。
或许所谓的“发声”早就被扭曲成了另一种样子,人们可以借着“发声”肆意抹黑造谣;
反正隔着手机屏幕、隔着看不清的ip地址,没有人知道造谣抹黑者是谁。
生性“爱看热闹”的人们,只会记得某一个“医生害死人”的瓜,并加以传播和推广,可事实真相又有谁会在乎呢?
利益导向的网络平台可能每个人都想问的问题是:
“网络到底在保护谁?为什么每一次噩耗发生之前总是悄无声息,能被我们看到时,一定是已经产生了恶劣结果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网络在保护流量。
受害者只想要清白,而施暴者想要钱、名声、地位、热度等等,于是他们制造冲突,让这些争议的内容获得流量。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在微博刷到的一篇帖子,网友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去某商店买东西,老板误将两个人错认成某天买完东西未付钱的情侣。
网友坚称自己不是,并要求老板调取监控录像。
老板发觉认错人后并未道歉,反而开始造女生黄谣,说自己认错人是因为“那天跟你来的不是这个男的”。
幸好男朋友坚定地相信网友,并且两个人也报警要求看监控,老板这才认怂,表示确实是自己认错人。
“一女生带不同男子逛商场”,如果是这样的词条在互联网上爆出;
相信不仅会有不肯明辨是非的网友蜂拥而上,女生的解释也会被这些声音淹没,石沉大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总是在保护恶意攻击者,而忽视了受害者的声音,而我们的每一次点赞、每一个浏览量,都可能成为其中的推手。
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从未停止,我们一直发声,却一直没能阻止。
每敲击一次键盘所留下的文字,都可能变化成为最锋利的刀,夺去他人的生命。
到底什么时候高杠杆股票配资平台,我们才能在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媒介里,自由、安全、平等地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呢?
发布于:河南省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